上图的这位老者,名叫卢焕轮,是一位生在中国台湾,后移民美国的华人。这张照片摄于2023年,彼时,他正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在美国生产动力电池的计划。
卢焕轮指着空荡荡的厂房表示:很快这里将摆满机器,成为全美新能源电池的生产中心,预计年底将创造400个就业岗位,到2030年再创造3万个岗位。
记者被其热情感染,追问他为什么这么有信心?
卢焕轮得意地表示:因为我们现在已有很多意向客户了。大家都在寻找美国制造的电池,但我们是唯一的选择!
报道发出后,媒体纷至沓来,卢焕轮被捧成了美国制造的样板,工厂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,包括拜登、俄勒冈州长在内的高官,争先恐后地给他发放补贴。马斯克则抱怨说:特斯拉才是美国最大的新能源企业,但没拿到任何补助,这不公平。
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,3天前,这家自称美国“唯一的”电池制造商,正式向联邦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。
当年采访卢焕轮的记者第一时间回访了那间厂房,想搞清究竟发生了什么。结果他发现,三年来,这家“全美新能源电池生产中心”,没有生产过一颗电芯,所谓的“美国制造的电池”是从中国进口电芯,再在这里组装成电池包而已。
地球的另一边,宁德时代对卢焕轮的破产似乎早有预见。
去年,宁德时代曾多次向卢焕轮所在公司Powin发送催款函,催讨两笔2022年的货款,但均未得到回复。宁德时代心有不甘,又登门催讨,结果发现Powin的中国分公司已人去楼空。知道大事不妙的宁德时代立刻向俄勒冈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冻结Powin的资产。
据统计,卢焕轮共欠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企业6.6亿元,它的资产够不够赔付,还是个未知数。说好的中国人不骗中国人,但真骗起来比谁都狠。
从“全美电池生产中心”到破产清算,卢焕轮到底做错了什么?
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卢焕轮,大学毕业后,赶上了台湾省经济蓬勃发展的黄金年代。当时,但凡有点钱的台湾人都在办厂,一家人集资20万,从海外进口几台机器,便可开工了。从形式上来说,这些工厂更接近于家庭作坊。
卢家所在的区域,一整条街都是开小商品加工厂的,有做家具的、做玩具的、做塑料制品的,整条街宛如一个缩小版的义乌。卢焕轮头脑很灵活,他掐准了这些工厂有产能无销路的痛点,便做起了“二道贩子”,从他们手里低价收购小商品,再高价出口到美国,虽一颗螺丝钉都没生产过,但他却是整个街区最富有的人之一。
80年代,大陆开放后,卢焕轮又抢先回来投了几座工厂,凭借大陆超低的人力成本,他的工厂成为沃尔玛最大的供应商,赚得盆满钵满。
这时,卢焕轮才30 多岁,但银行里已躺了几个亿,实现了财富自由。他回忆说,那种生活太无聊了,感觉人生一下子失去了目标。
后来,妻子鼓动下,卢焕轮决定移民美国,寻找更大的挑战。为了彰显人生新阶段的开始,他还给自己改了个英文名——约瑟·卢。从此中国少了名富商,美国多了个约瑟·卢。
移民美国后的20年里,约瑟·卢紧跟全球化的脚步,构建了一条小商品供应链。其中,台湾省负责设计,大陆负责生产,美国负责消费,充分发挥了每个区域的比较优势。
得益于这段成功的经历,约瑟·卢曾自信地向记者表示:没人比他更懂供应链。
可惜好景不长,2008年的次贷危机,严重冲击了约瑟·卢的生意。2016年,上台后,挥舞的关税大棒,更是击碎了约瑟·卢的信心,他意识到,再不转型就晚了。
做了40多年小商品贸易的约瑟·卢,突然决定转战新能源,需要说明的是,他的目标并非造车,而是进军储能领域,即为有储能需求的企业或家庭提供解决方案。
举个例子,2016年,南加州发生了供电危机,每到用电高峰期,居民家里总是被拉闸限电,新建一座发电厂需要数年时间,远水解不了近渴,从外州调电,又不符合美利坚的体制。
这时,约瑟·卢拍着胸脯保证,他的Powin公司能帮政府解决这个难题。方法其实很简单,约瑟·卢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储能电池,帮助政府搭建小型储电站。
这种储电站可以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充电,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。加上小型储电站建设速度快的特点,南加州很快解决了供电危机。
Powin因此一战成名,接连收到了澳洲、加拿大、德国等地区的订单,甚至连卡塔尔的主权基金也投了1亿美元给它。
截至今年破产时,Powin已在全美建成了11GWh(吉瓦时)规模的储电站,排名美国第三,这些储电站的电够30万个家庭使用一年。
为什么约瑟·卢能从倒卖小商品的生意一下子转型成新能源供应商呢?主要原因还是他很熟悉大陆市场,知道找谁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电池,他把这些电池运回美国后,要做的只是开发一套电池管理系统,教会客户如何使用这套系统即可,非常简单,没什么高科技。
但这也限制了Powin的利润。储能行业平均净利润本就较低,据了解仅5%-10%。因此,约瑟·卢才计划建造一座电池工厂,通过垂直整合来压低成本,增加毛利。
约瑟·卢已经计划好了电池厂的发展蓝图,组装电池包是第一步,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向生产电芯跃进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,他甚至从大陆的电池厂挖人,还在各大院校的招聘会上,许以绿卡、高薪,引进刚毕业的高材生去美国工作。
实事求是地说,约瑟·卢确实在为美国制造发光发热,并非那种骗补贴的企业家。可惜,他的宏图大计才搞了一半,就遇到了“疯王”特朗普。
4月,“疯王”的对等关税彻底搞垮了Powin,高达145%的关税,让Powin无法从中国进口电芯,导致本已紧张的资金链彻底断裂。
在此之前,Powin曾乐观地预计,只需裁员700人便可渡过危机。然而,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彻底断送了这一计划,公司最终走向破产。
美国排名第一的储能公司Fluence在Powin破产后发布了紧急通告,宣布今年的净利预期从8500万美元,下调至1000万美元,原因也是受关税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。
特朗普不是要重振美国制造吗?那么,为什么像约瑟·卢这样的实干家会在他的治理下走向破产呢?
这个问题的答案可真够讽刺的!
作者:9527
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线上配资股票-全国配资炒股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